由毕淑敏小说改编,杨紫、井柏然等主演的《女心理师》剧情已播出过半女心理师。
作为国内少见的以心理咨询师为主角的电视剧,有人吐槽这是一部“把80分的配置拍出50分水平的剧”“实质上是披着职业剧的爱情剧,并没有拍摄出原著中心理师与受访者双方心理博弈的精彩女心理师。”
有人吐槽也有人赞赏,抛开拍摄手法,该剧以多元个案的形式展开,呈现出的讨好型人格、少年自杀、情绪焦虑、暴食症、婚前焦虑、社交恐惧等具有普适性、当下性的案例,聚焦当今社会典型的心理问题,触碰当代人心灵“围城”女心理师。每一帧都似乎是你我的故事,从剧中看到自己、家人经历过或正经历着的困扰,带有强烈的现实生活色彩,引起观众共鸣。其中原生家庭的话题更是引起热议,“看完《女心理师》我妈道歉了”等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
这不是影视剧中“原生家庭”话题第一次火,从《都挺好》的苏明玉、苏明成到更早《欢乐颂》的樊胜美,“原生家庭论”这一原本藏于研究等小众层面的理论一次又一次被影视剧带到大众面前,发酵于公共空间,而《女心理师》更是将原生家庭中几大痛点用具象的方式一一传递开来女心理师。
刚刚完结的单元中,李梦饰演的蒋静由单亲母亲独自抚养长大,要强的妈妈将婚姻中的不幸转移到女儿身上女心理师。严格管教下成长的蒋静很优秀,是妈妈炫耀的资本,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优等生”。可这一切随着母亲掀开女儿的床垫,床下堆满的烟头和酒瓶曝露在眼前时破灭了。蒋静内心不喜欢弹钢琴,喜欢的是打架子鼓;不喜欢高马尾,更愿披散的卷发;不喜欢白色连衣裙,钟爱酷酷的背心……内外反差都与母亲极度的控制欲相关联,高压之下,蒋静只能通过暴食发泄情绪,患上了神经性贪食症,间歇性地暴饮暴食之后控制不住地抠吐,以至于胃出血。
很多人对神经性贪食症很陌生,其实就是失去控制的反复暴饮暴食之后,出现代偿行为比如抠吐、过度运动、滥用药等,来预防体重的增加女心理师。李梦在社交平台说她曾经就是有暴食症倾向的患者,暴食症是将被压抑太久,无处安放的安全感寄托在“吃”上。回到剧情本身,原生家庭父亲的缺位、母亲的控制欲,过分亲密和依赖的关系模糊了独立个体的界限,当蒋静难以找到自我,又难以摆脱母亲控制时,利用暴食行为安抚自己的负面情绪,用食物填补、树立自我的独立意识,并向母亲的约束发起无声的挑战。
心理咨询期间,蒋静回想过往场景中,推门而入的妈妈挡住照进来的光,拖着拉长的、黑暗的影子走进来,蒋静在黑暗中矮小卑微,而妈妈歇斯底里的话“谁让你打鼓的?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做什么,都要告诉我,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要是有什么事,我还能活吗?”更是让人极具压迫感女心理师。当蒋静对着妈妈喊出:“我今年30了,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你为什么要这样困住我,为什么爸爸在你身上犯下的错误你留给我?你醒一醒吧,爸爸走后我们就困在这里了,我不想再困在围城里了,我只是想要个自由!”时,是一种久违的释放和发泄的酣畅淋漓。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女心理师》另一个单元,高中生尤娜自杀、故意用刀划伤自己、泡在冰水里让自己生病、去超市偷东西故意让人发现等行为,让人疑惑,正值芳华的她为何做出这些反常行为?经过层层抽丝剥茧,原本以为校园暴力、同学关系导致自残倾向的想法被推翻,而真正的原因依然离不开“原生家庭”女心理师。养尊处优的尤娜有一个常年沉浸在艺术梦想里的艺术家父亲,他在家庭关系中是缺位的。她的母亲是一个重面子,在外极力粉饰家庭关系的女性。尤娜的父母瞒着她离婚了,却不知道尤娜早就从父母貌合神离的行为中知道了真相。
看似充满问题的孩子,却不是问题少女那么简单,而是在察觉到父母间的问题后,把维系家庭完整的责任扛到了自己身上,自己去承受着父母对婚姻的恨意女心理师。她单纯地认为只要自己受伤、出事,父母就会无条件站在一起。作为孩子,她无法与父母平等地对话,只能用极端的自残行为让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让父母矛盾的焦点转移,她想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拯救父母的婚姻。
每个人身边甚至是你自己,就是这种人:总是努力迎合别人,不敢拒绝,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这种人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女心理师。这是一种将取悦别人置于自己需求之上的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女心理师》中,莫宇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各位同事,却被同事边缘化女心理师。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他。面对别人的要求,他内心想拒绝却每次都碍于情面答应了下来。这一故事是认同感最强的单元,网上曾发起过热议“我是不是讨好型人格?”。很多人说,小莫的故事是一部分职场人士的真实写照,想和大家处好关系,却往往事与愿违,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卑微和心累。
许多网友无法定义这一行为倾向的具体缘由,《女心理师》中借不同年龄段小莫的自我对话试图回答:忙于工作的父母,忽视了年幼孩子的情绪,当小莫向爸妈倾诉在学校被欺负时,爸妈的回复是同学只是开玩笑,或是你自己招惹他们不然为什么他们会欺负你呢?甚至说出“如果别人不喜欢你,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女心理师。纵使年幼的小莫喊出“你们根本就不爱我”的呐喊,父母也不以为然。“原生家庭”的威力再次上线,也让观众看到,受制于原生家庭不仅仅是青少年,陷入认知困局的质疑、否定自己的心态甚至会伴随一生。
很多评论表示,看剧的过程像是自我疗愈的过程,看到了自己难以言状的心理行为,又在剧中人物或是发泄或是看开的治愈过程中,安抚了自己女心理师。也有父母评论表示,想到自己对孩子的相同做法觉得后怕,会反思,想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女心理师》是毕淑敏在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之后以临床心理师为视角而创作的,她运用弗洛伊德有关创伤、遗忘等心理学理论来描写人物,分析案例童年创伤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根源,原生家庭、童年创伤一直是毕淑敏关注的重点女心理师。
电视剧《女心理师》的口碑是见仁见智的事,从剧中案例延伸至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并提高受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才是该剧真正的价值女心理师。如该剧制片人郭峰曾说的,“《女心理师》以原著为基础,结合过去两年社会真实心理案例,希望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帮助,帮助公众了解心理学的专业”,当多名心理咨询师根据《女心理师》的剧情在B站自发解读每个救助行为背后的深意,并以此提示网友“原生家庭”“心理健康”等话题的普及型、重要性,如此影响远比简单的网络评分更重要。
作者:商慧
编辑:姜方
图片来源:《女心理师》官微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