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起洛阳》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从《风起霓裳》《长安十二时辰》,到最近正在热播的《风起洛阳》,展现唐代风貌的影视剧集不断在荧屏掀起热潮风起洛阳。改编自马伯庸小说《洛阳》的《风起洛阳》尽管对故事发生的年代虽没有明确,甚至年号都是虚构的,却对应了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时期。

根据这个时间,对比唐代的服饰,有不少有趣的话题风起洛阳。为什么月华君头上要插把梳子?翩翩公子百里弘毅大翻领服饰是复原,还是为耍帅创新?采访中,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告诉记者,有些服饰的细节其实跟史实并不合,但也不能太较真。不妨借电视剧来介绍唐代服饰,为观众普及一下传统服饰知识。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1张

百里弘毅衣装园领与翻领结合

王一博不对称“大翻领”风起洛阳,与史实不合辙

出于视觉美感的考虑,电视剧的服装设计往往对古装喜欢进行美化设计风起洛阳。剧中翩翩公子百里弘毅相貌俊美,服装也要飘逸潇洒,大翻领翻折一侧,配上一粒捺扣,洒脱。黄强表示,想法不错,设计创新,美则美了,其实与唐代大翻领款式不合辙。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2张

黄强说,自己有一本《绣罗衣裳照暮春》,专门说及唐代胡服盛行的情况风起洛阳。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开放,西域少数民族以及波斯等外国人纷纷来到唐代都城长安,这其中包括代表国家的使臣,求学的留学生,来做生意的商人,谋生的艺人,他们停留、居住,甚至在长安娶妻生子。唐代流寓在长安的胡人、西域人有数千之多,他们带来的本国、本民族文化同样也影响着唐朝的文化,唐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不仅不排斥外来文化,反而广为吸纳。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3张

唐代翻领胡服泥塑

各种胡服在唐代诗人笔下一一展示,“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风起洛阳。”(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红蜡烛移桃叶时,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袴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白居易《柘枝妓》)“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刘言史《王中丞夜观舞胡腾》

胡服的特点是紧身窄袖实用、防水、保暖、便捷,性别差异淡化,男女通用,适用性广风起洛阳。形制有翻领、小口袖、合袴、小口裤、皮靴等。

胡服的大翻领是衣领翻向两边,对称,并不是一侧单独一个翻领风起洛阳。从出土的唐代胡人翻领俑可以看到这种形制。中国审美崇尚对称,服饰中的对襟,以及图案都符合这样的审美要求。因此,剧中百里弘毅独一边的大翻领似乎不符合这种传统审美,更多的是现代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个性审美。“并且圆领与大翻领的结合,也不符合中国服饰款式,没有这样的衣领设计。”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4张

内卫武思月白色制服

月华君能穿白色吗风起洛阳?没有白色官服

此外,《风起洛阳》中的月华君武思月着白色制服,在黄强看来,也不符合唐代历史风起洛阳。“月华君属于内卫府的内卫,大小也是个官员,并非太监内侍,其官服自然不该是白色的。品秩不高,级别达到八九品,则着青衣。”

唐代有白衣公卿说法,主要指士子(读书人),读书时没有功名,穿白衣;科举高中后,进入仕途为官,改穿官服,进入仕途风起洛阳。庶民服饰用白色,《隋书·礼仪志》说得很明白:“大业六年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贾以皂。”隋朝时就规定了,小官吏服饰穿青色,屠户、商人服饰穿黑,百姓穿白色。正常情况下,庶民百姓服饰为白色、褐色、黑色。

因此,黄强解释说,“官吏除了居家日常生活,内衣有白色,官服是没有白色的风起洛阳。虽然唐代宫廷内侍的服饰有过短暂的白色,其他官员并无白色官服。”从内卫服饰的复原分析,其官服有浅色的,却并非白色。唐代的官与民差别甚大,白色为百姓服色,白色官服混淆了官民界限,拉低了官的身份。

而从月华君的女子身份来研究,唐代女子好穿男装,社会流行风起洛阳。《旧唐书·车服志》云:“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这种装束盛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713-755),与武周时期(684-704),相距多年。黄强认为,“作为内卫府侍卫,月华君武思月假若穿男装,与其身份相符,也说得通,但是不能僭越服色,随意穿衣。至于唐代非内宫,是否有女侍卫,我们就不计较了。这与女性穿男装,在街上抛头露面还不是一码事。”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5张

宋代皇后礼服祎衣展示图

柳然婚服穿的是宋代袆衣风起洛阳,既穿越又僭越

剧中百里弘毅与结婚一场戏是重头戏,黄强发现,新娘柳然穿的婚服其实是宋代的袆衣风起洛阳。剧中的袆衣形制依照南薰殿藏宋仁宗皇后着袆衣像,服饰史学家周汛、高春明又依据此像绘制了宋代后妃袆衣复原图。

袆衣是唐宋时期皇后、后妃的礼服,其上绣有野鸡图案风起洛阳。其实搞错袆衣的不只是《风起洛阳》,还有《风起霓裳》。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记载:“袆衣,翚雉衣也。其色玄,后郑以为素质,五采,刻为翚雉之形,五色画之,缀衣上,以为文章,后从王祭先。”

唐代皇后礼服有三种,袆衣是其中之一,用于受册、助祭、朝会等重大活动风起洛阳。可见袆衣的穿着者身份是皇后,也不用于婚服。黄强认为,虽然柳然出生于名望望族河东柳家,其尊贵地位也不能与皇室相比,自然不能僭越使用皇后的袆衣。

唐宋两朝,后妃的袆衣有什么不同?黄强介绍说,唐代皇后袆衣与宋代后妃袆衣形制相近,都是高交领,为北朝及初唐女礼服形态风起洛阳。但是两者仍然有区别,主要在翚雉图案上。对于唐代皇后袆衣的图案,《旧唐书》注说得很清楚“素质,五色,十二等。”“素色”的意思是白腹锦鸡,而宋代的后妃袆衣“翚雉”则为“赤质”,即红腹锦鸡。

“柳然的身份名门望族,身份尊贵,然而并不是皇室成员,也不在于袆衣是唐代的,还是宋代的,以她的身份不能穿皇后的袆衣风起洛阳。”那么该穿什么合适呢?黄强说,唐代公主出嫁的婚服为花钗翟衣,皇后太子妃婚服为褕衣,命妇婚服为钿钗礼服,六品至九品官员家女子出嫁多穿花钗礼服。因为钿钗礼服属于末等礼服,色泽上是青色礼服,钿钗礼服是否就是唐代婚服还有争议,倾向于柳然着花钗礼服。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6张

头上插把梳子风起洛阳?确实是唐代女子时尚

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是,《风起洛阳》中的武思月的发髻上斜插了一把梳子,黄强告诉记者,这种梳理与妆饰方法,古代社会确实存在,唐代与宋代都有风起洛阳。始于盛唐,中晚唐还存在,到了宋代再次兴盛。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7张

唐代妇女插梳

唐代女子的发式非常丰富,有乌蛮髻、同心髻、半翻髻、反琯髻、反首髻、拔丛髻、双环髻、抛家髻、双螺髻(双髻)、回鹘髻、偏髻、飞髻、椎髻、花髻、宝髻、侧髻、囚髻、小髻、双鬟望仙髻、丛梳百叶髻、闹扫妆髻等风起洛阳。唐诗中有云:“反绾头髻盘旋风”(顾况《险竿歌》),“圆鬟无鬓堆髻样”(白居易《时世妆》),“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岑参《后庭歌》),“山花插宝髻”(李白《宫中行乐词》),“竞理同心髻”(杨巨源《独不见》),“轻梳小髻号慵来”(罗虬《比红皂》),“唐末宫中髻,号闹扫妆髻”(白行简《三梦记》)等。

唐代女子喜欢在发髻上插把梳子,与插珠玉、鲜花的功能是一样的风起洛阳。唐代元稹《假妆成》云:“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梳子的质量不仅有木梳,还有金、银、玉、象牙、犀牛角的。

从《<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科普唐代时尚,王一博帅气“大翻领”是标新立异吗?  <a href='http://mcnjigou.com/?tags=21
' target='_blank'>风起洛阳</a> 第8张

宋代妇女插梳

插梳子是宋代女性发髻的梳理方法风起洛阳。宋代女性推崇高髻,流行戴冠饰。宋代的冠式、头巾、发式很多,有朝天髻、芭蕉髻、同心髻、龙心髻、流苏髻、闹扫髻、内家髻、盘鸦髻、大盘髻(抛髻)、小盘髻、堕马髻、皂时髻、三鬟髻、双鬟髻、双垂髻、凤凰髻(风髻)、懒梳髻、仙人髻、包髻、云髻、螺髻、鸾髻、罗髻、危髻、宝髻、丫髻等。苏轼有诗云:“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酪”(《荼蘼洞》),欧阳修也有诗云:“风髻金带泥,龙纹玉掌梳”(《南歌子》)。宋诗“门前一尺春风髻”(张耒《赠人三首次韵道卿》)则说发髻之高。

宋代发髻上插着各种金、玉、珠、翠做成的鸾凤、花枝以及簪、钗、篦、梳风起洛阳。例如北宋后期有大梳裹,配以盛装,这种大梳裹就是用又长又大的白角梳插入发髻中。宋代又有白角冠,即以白角为冠,中间有白角梳,冠最高可达三尺,白角梳有一尺长。宋仁宗皇祐年间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梳的长度不得过四寸。仁宗之后,白角梳的质地改为象牙或玳瑁。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宋代女子用梳子插入发髻中“率为同心发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北宋都城东京有若干店铺出售女子用于发髻的冠梳,《东京梦华录》有记录,卷二东角楼街巷“向晚,卖何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风起洛阳。”卷六:“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扑三日。……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

上一篇:豆瓣公布《风起洛阳》《谁是凶手》“水军控评”调查结果
下一篇:《女心理师》原著“沦落风尘”的贺顿妈妈,才是全书最可恨的人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