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7年前、万里之外的疫情援外故事如何能让当下的观众产生共鸣?这是电视剧《埃博拉前线》开播前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埃博拉前线。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中国援非医疗题材的破题之作,充分挖掘独有的故事气质,在宏大主题的创新叙事中演绎出别样的真实和精彩。
病毒之王埃博拉听起来并不陌生,但这个病毒到底有可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埃博拉前线。《埃博拉前线》开篇剧情就展现了2014年非洲疫情爆发的那个瞬间。剧集开头,中国医疗队即将完成为期两年的援非使命,中卡友好医院内外,到处是惜别之情。就在此时,疫情突至,这是观众第一次透过镜头,被埃博拉的凶猛震撼到:感染者浑身抽搐,口鼻喷溅出的血污中混杂着脏器碎片,所过之处血迹斑斑……在与埃博拉遭遇之初,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病毒对手是谁,即使是最专业的医生赫然看到这一幕,也会心生畏惧。画面中,罗晋饰演的病毒学家郑书鹏赶回中卡友好医院,看到满地血污,刹那间呆立在走廊里,复杂的眼神中露出疑惑,甚至有一丝恐惧,那是职业医生的素养之外,人对未知危险的本能反应。
剧中,在确定死亡病患感染的是无药可救、致死率最高达50%-90%的埃博拉病毒后,本该踏上回国旅程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封闭在医疗队小院里埃博拉前线。集体沉默中,一个队员冒出了一句“我们会不会客死他乡”,有人瞬间情绪崩溃,有人失声痛哭。刘天佐饰演的医生谢云虎,上一刻还在为大家打气,下一个片段中,却因怀疑自己感染埃博拉而手足无措。疫情遭遇战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这段剧情,看不到主角光环,没有刻意渲染医者的英勇无畏,却以真实的人性呈现,成功将观众带入了那场发生在7年前、万里之外的抗疫生死战。
很多观众对《埃博拉前线》的故事有些陌生,随着剧情发展,剧中人物讲述了这个题材的大背景:自1963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期以来非洲的几十个国家都常驻有中国的医疗队,一些中国医护人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受援国埃博拉前线。《埃博拉前线》的真实感首先来自于这些曾经真实发生的故事,它是根据2014年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故事改编而来,当时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第一例埃博拉患者就是由中几友好医院的中国医生曹广亲自接诊的,他是《埃博拉前线》男主角郑书鹏的原型之一。遭遇战中,曹广医生的搭档盖斯姆倒在了抗疫一线,他就是剧中不幸染疫去世的医生盖斯姆的原型人物。2015年,中国援非医疗队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而直到今天,透过《埃博拉前线》灾难大片式的艺术化再现,观众才真正明白我们的医疗队当年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抗争过程。
充满真实感的剧情之外,《埃博拉前线》的镜头语言也让观众感同身受埃博拉前线。作品用高饱和、强反差的色彩风格来讲述这个抗疫故事,凸显出紧张、凶险、危机四伏的故事特质。基于纪实性的风格,剧中多处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手法以保持影像风格的流动。在盖斯姆“诈尸”式的最后一抱中,头盔摄影机的第一视角构建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身临角色所处的环境,更好地被代入剧情,体会人物的情绪与状态。
剧中,非洲医生盖斯姆的殉职成为男主角郑书鹏的人物起点,为了尽早查清真相,他以身涉险独自闯入疫情来源地桑宜村,这里由反政府武装控制埃博拉前线。剧情场景由此从医院走向了辽阔的非洲大地,抗疫的视角一下子开阔起来。
在这个充满非洲气质的故事里,抗疫不是唯一的主线埃博拉前线。剧中,毛晓彤饰演的华裔记者何欢因暗访血腥的钻石走私而深入非洲,展开了一条揭露犯罪的故事线,这是以往主旋律正剧中很少出现的大胆艺术虚构。在桑宜村,郑书鹏遇到了伪装成医生的何欢。第四集一场妇女分娩戏中,郑书鹏和何欢在救治过程中先后遭遇武装人员以死相逼,两个人在生死之间激荡出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共鸣。在这个让观众紧张到窒息的片段中,抗击埃博拉病毒和揭露钻石走私真相两条故事线,不着痕迹地交汇在一起。随后的剧情中,这对互有秘密的男女主角因各自身上的“侠气”而互相吸引,一直被职业理性所束缚的郑书鹏也开始真正融入具有独特魅力的非洲文化中,尝试着打开心房感受生命。
这是作品开篇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它创造性地将援非抗疫主题创作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类型化故事合理杂糅,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既不违和也不悬浮,叙事上极见功力埃博拉前线。剧情通过生死、爱情、战争交织出科学与疾病、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较量,在重点塑造中国医疗队群像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更加饱满、动人的“埃博拉前线”,以及真实、美好、质朴的非洲,就像该剧总导演杨文军所说,“我们不仅想讲述医疗队做了什么,更希望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本报记者 邱伟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