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江西省奉新县人,30岁在长沙参军,后步步高升张大炮。1895年,42岁的张勋投靠北洋军阀袁世凯,历任副将、总兵、江南提督,后任长江巡阅使,驻守徐州长达5年。
张勋是个极端顽固的清朝复辟拥趸者,在辛亥革命之后,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部队官兵剪掉辫子,史称“辫子军”张大炮。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在荷兰公使馆内避难的张勋
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勋整天图谋大清复辟张大炮。1917年6月,他抓住时机,率领他的5000“辫子军”进京,于7月1日成功复辟,把12岁的溥仪重新扶上了皇位。
不过,段祺瑞在短短几天内就组成了“讨逆军”,12日攻入北京城,"辫子兵"一触即溃,张勋狼狈地逃入了荷兰驻华公使馆避难张大炮。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张勋
因为复辟,张勋从此名扬天下,关于张勋的各种传闻也充斥大街小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张大炮。
张勋一生效忠清室,除了思想顽固,他性格坦率、敢作敢为,给人留下一个没心没肺的憨大印象张大炮。在短短的12天复辟期间,几件事情就能证明他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张大炮”。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辫子军进入北京城
其一、张勋在复辟之后,风光无限,洋洋得意,觉得今非昔比,于是吩咐手下给自己印了名刺(名片)张大炮。按照清朝的官场习俗,官小者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者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张勋是大老粗出身,哪里讲究这一套张大炮。唯恐人家不了解他,名片上印了不少的头衔,导致名片尺寸大大超标。
他的名片长约九寸,宽约四寸,上面密密麻麻印有六行官衔:“前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前江苏都督、前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现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钦命御前议政大臣、晋封忠勇亲王”张勋,凡看到他名片的人都暗自发笑张大炮。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休整中的辫子军士兵
其二、张勋的夫人曹琴向来反对张勋的处事风格,对于他的复辟行动,多次苦苦相劝张大炮。但张勋从来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复辟成功之后,为了向妻子炫耀,特意告诉她自己已经被皇帝加封为"忠勇亲王",曹氏冷冷地说了一句话:“恭喜恭喜!你今天被封为忠勇亲王,明天就是平肩王了!”
张勋一脸疑惑,问道:“平肩王是什么意思?”曹氏说:“将来被押上法场,一刀砍去你的头,脖子与两肩不是一字平了吗?”张勋听后大怒,骂骂咧咧地摔门而去张大炮。
不过,这个张勋也是祖宗积德,犯下了如此大的罪孽,最后却逢凶化吉张大炮。复辟失败后,张勋被段祺瑞政府通缉,逃到了天津德国租界。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竟然对张勋实行了特赦,也算得上是奇迹。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骑马的辫子军
其三、复辟失败后,张勋进宫觐见宣统,溥仪问张勋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张勋说想返回徐州,但手头拮据,请皇上赏自己黄金一万两,权当作自己搞清室复辟的酬劳张大炮。不料溥仪却说:“一万两黄金相当于40余万元大洋,我当了10天的皇帝,每天要花4万大洋,代价也太大了吧?”
张勋扳着手指跟溥仪算起了经济帐:“自从皇上辛亥退位之后,这六年来我为了清室的复辟大业花去了50多万大洋,即使给我黄金一万两还亏了张大炮。”旁边的端康太妃快言快语:“不搞复辟之前,民国政府还每年给我们400万的岁费,现在恐怕要断送于你手了,我们向谁要去?”张勋于是一声不响地溜了。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复辟后的宣统皇帝溥仪
其四、张勋复辟后,冯国璋和段祺瑞各悬赏十万大洋买张勋的人头,臭味相投的康有为对张勋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当初也悬赏十万两银子买我的人头,看来我俩的身价差不多张大炮。”
张勋听了便不高兴张大炮,他辩称道:“你当年才十万两银子,我这次是两个十万,你最多也只有我的一半身价!再说了,这次通缉名单上没有你的名字,那是因为你不值钱!”说完,故意一脸嘚瑟:“他娘的,姓冯的和姓段的各出十万元买我的人头,我张勋一介武夫,真有这么值钱吗?“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段祺瑞
其五、张勋复辟失败后遭到全国舆论痛骂,一时如过街老鼠,不敢公开露面张大炮。但是偏偏有一个人力挺张勋,此人名叫阮忠枢,也是大清的铁杆粉丝,在当初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阮忠枢与张勋惺惺相惜,都幻想着有朝一日梦回前朝张大炮。阮忠枢对张勋是这样评价的: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不失为烈烈轰轰之好汉。张勋得到如此“好评”,不禁热泪盈眶,感激万分。他对天长叹一声:“我结交半生,如能得到这个仗义朋友,便死也瞑目了!”最终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
张大炮,其实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张大炮”">
冯国璋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